中華佛教居士會
進階查詢
  • 查詢關鍵字(限10字內):
  • 日期區間:
    Calendar
  • 至:
    Calendar
  • 送出
您的位置:首頁 > 相關活動 > 世界佛教企業論壇論文輯
世界佛教企業論壇論文輯
論文:厚德載物企業行--黃書瑋
2015-09-18


厚德載物企業行
黃書瑋
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副會長/台北市艋舺龍山寺副董事長
一、前言
    企業經營講究的是將本求利,以既定的目標,投入資金從事製造產品或經營買賣的貿易行為,其目的就是要賺取利潤回饋給投資人。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,有許多企業領導人在賺取利潤之餘,也會提撥部份的盈餘,做一些公益捐贈來回饋社會,也有部份非營利事業也趨向於社會企業的方向,也就是其企業之所為純以社會公益做為主要的經營目標。更有些將佛教的教育,融入企業教育中,讓企業的各個階層接受佛法的薰習,養成慈悲為懷的理念,在行為上守份守紀、認真執行各項工作,而且在盈餘分配上,更能以回饋社會的慈悲救濟做為重要的目標之一,充份做到取之於社會,用之於社會的資源共享理念,或可以稱之為企業佛法化,當然也有部份是佛法企業化的例子,容於後續再來探討。
二、厚德載物
    這句話是出自於易經坤卦中「君子以厚德載物」,用之於企業經營上,是要效法大地承載萬物般,不忘積功累德,才能承擔事業的重擔。在行事方面,必須效法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,做為終身勤奮的目標;不論是在做學問,或是經營企業,必須腳踏實地,努力去做事;篤實踐履,付出勞力和汗水,有恆心、有毅力地養成良好的習慣、生生不息,自然能締造佳績,開創美好的一片天。
    佛陀初創僧團也是依企業化組織計劃的形式建立的,又如唐代馬祖大師創立叢林制度,百丈禪師建立佛門清規,近代太虛大師整理僧伽制度,以有組織、有系統、有規劃來管理佛教事業,基本上都建立於企業經營的思想上,也都是「以出世的精神,做入世的事業」。
三、臺灣的企業社會化的例證:
    在台灣的企業有很多不同的行業,有從事工業生產、貿易商業、文化、慈善、國營等事業,私人合夥事業或個人經營的企業等。大部分都是有自己的目標、良善的組織、有系統的管理都屬於企業體,以下就舉幾個例子來分享:
    1. 台塑企業
    王永慶先生於1954年創立台塑企業並持續多角經營,其經營理念以「勤勞樸實、止於至善、永續經營、奉獻社會」。藉由勤勞樸實,做到實事求是,努力追求好要更好的理念,做到止於至善,不斷提升經營體質與績效並持續奉獻社會,做為自我成長勵進的動力,才能夠生生不息,達到企業永續經營的目標。除了在塑膠產品外,並跨足紡織、電子及資訊、石化、六輕、鋼鐵、汽車、環保、生技等生產事業,也有醫療及教育事業,如長庚醫院、明志科大、長庚大學與長庚科技大學等,分支機構遍佈全球五大洲。
    2. 國泰金控(霖園集團)
    是台灣第一大的民營企業團體,由蔡萬霖兄弟三人於1957年創辦的,初期以人壽起步,後來以十信踏入銀行界,再推廣至產險、證券、建設等,後來並投入公益、醫院、慈善基金會、文教基金會等各項慈善公益。現在則由蔡宏圖先生掌管。
    3. 富邦金控
    蔡萬才先生於1992與國泰集團分家後,將產物保險改為富邦産險而成為其核心。嗣後陸續開創人壽保險、銀行、產險、證券、期貨、投顧等而邁入金控,之後並買下台灣大哥大兼掌媒體事業。為推動企業責任其下屬包括體育、慈善、文教、藝術、慈善基金會等。
    4. 奇美實業
    1960年由許文龍先生創立,台灣第一家壓克力及ABS樹脂生產商,該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,則為設立奇美醫院、博物館等回饋社會。
    5. 昇恆昌企業
    由江松樺先生成立於1995年,以免稅零服務業推向國際「以客為尊、日新又新、創新求變」為經營理念。昇恆昌在社會責任方面,則為參與公益、慈善,成立永瑞慈善基金會、江許芛文教基金會、昇恆昌基金會。
    6. 新光金控企業
    成立於2002年2月19日,旗下轄有新光人壽、新光投信、產物保險、吳火獅紀念醫院、百貨、銀行。新光金控在有計劃、有策略地藉由慈善方案,提升其資源運用效能,具體做到創辦人吳火獅先生「取之於社會,用之於社會」、「熱心公益,回饋社會」的企業經營宗旨。陸續成立「人壽獎助基金會」、「人壽慈善基金會」、「新光銀行文教基金會」等多元公益,譲該企業帶動社會邁向利他向善的發展。
    當然除了上述幾個代表性的企業外,尚有很多投入社會公益的,諸如製造水塔的良機實業,塑膠製品的大洋塑膠公司等,都有其相關的社會企業責任,實不勝枚舉。
四、臺灣佛教團體推動社會化的範例
    1. 慈濟功德會
    慈濟是1996年由證嚴法師創立。初期以每人省下5角的菜錢,做為救助他人的資糧,集腋成裘,發展迄今已有數百萬會員,每年可以集資90多億元做社會慈善工作,每每有災難發生,都可以看到慈濟人的蹤影。目前設有慈濟醫院、慈濟技術學院與慈濟大學,又其靜思堂並分佈國內外各重要城市。
    2. 佛光山
    係星雲大師在1967年創辦,總部位於台灣高雄大樹區,以文化弘揚佛法,以教育培養人才,以慈善褔利社會,以共修淨化人心為其宗旨。其宗務委員會下設有長老院、都監院、文化院、教育院和慈善院等五院;另外有傳燈會、大藏經修編委員會、文教基金會、淨土文教基金會、人間文教基金會、功德主會、國際佛教促進會、國際佛光會推展委員會、大學教育籌備委員會、電視弘法委員會、宗務策進委員會等共計有十四會。在台灣69個分別院,亞洲38個、大洋洲13個、歐洲15個、非洲7個,而美洲有41個分別院,其他尚有出版事業、美術館及滴水坊等,已經成為最大的宗教團體,積極從事佛教弘法事業。
    3. 法鼓山
    聖嚴法師繼承東初老人的遺志,1989年創辦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。以「提昇人的品質、建設人間淨土」為理念,舉辦各項弘法活動,提供有利的修行方法,帶動社會良好風氣。
    4. 中台山
    由惟覺老和尚於1992年著手創設,2001年完成,期以更完善的學佛環境來接引十方信眾。其教化以僧眾教育、社會教育及學校教育等三大領域,為落實佛法的主要目標。為使居士能就近聽經聞法,中台禪寺已於海內外設立100多家的精舍分院,嘉惠學佛的信眾。並且以「覺的教育」往下紮根,創辦普台小學、國中及高中,並以「對上以敬、對下以慈、對人以和、對事以真」為校訓,並以「中學為體、佛法為根、世學為用」十二年一貫的全人教育,以教育安定社會、以佛法淨化人心為主要目標。
五、結語
    綜觀上述可以得知,要成為成功的企業家,必須具備專業知識與良好的道德,兼具其創業的理念與奮力不懈的精神方可底成。而佛教在經營企業上的影響,則以「廣結善緣」來做為內部溝通,以「敬重」與「信賴」讓組織系統暢通,上下和諧,充份展現團結的力量。其次「群我和諧」,若能在企業推廣以「六度修身」、以「四攝處眾」,就能同心協力、敬業樂群,並且有計劃地掌握工作要領,完成目標,做事心甘情願,將份內工作視為修行的機會,以服務人群為策勵的目標,若能摒棄一般的功利主義,用佛法導入企業,必然能有更大的成就來貢獻社會。
    善盡社會責任是當今企業經營必修的功課之一,也是企業邁向永續經營的要件,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coial Responsibility以長期的思維,透過高道德標準、有效率的風險與資本管理措施,為投資創造最大的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