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佛教居士會
進階查詢
  • 查詢關鍵字(限10字內):
  • 日期區間:
    Calendar
  • 至:
    Calendar
  • 送出
您的位置:首頁 > 佛教動態 > 佛教文章
佛教文章
全人教育——鳩摩羅師利博士2010年訪台巡迴演講紀要
2014-05-19


全人教育
 
鳩摩羅師利博士2010年訪台巡迴演講紀要
 
編輯室
 
    馬來西亞退休外交官、精研佛學的鳩摩羅師利博士,在中華佛教居士會副理事長鄭振煌居士促成下,於七月七日至十九日來台巡迴演講,全程由鄭居士翻譯。
鳩摩羅師利博士博學多聞,涵養深厚,演講風趣幽默又生動活潑,豐富感性的肢體動作,讓聽眾能深入了解佛法在生活中應用。
 
教育系統的腐敗
    7月8日晚上在新店瑞音佛堂常精進學佛會演講「教育系統的腐敗」。
鳩摩羅師利博士提到,今天孩子所接受的基本學校教育遠優於過去,各國政府投資在教育上的資源也大幅增加,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,失敗的教育系統導致兒童及青少年參與社會罪行,違法事件逐年增加,如濫用藥物、幫派在學校發展、不當性行為、少女懷孕、愛滋病等。
    教育系統應該不只是著眼於取得知識而已,更應兼顧個人和社會的發展,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精神。學校應提供培養人才、關懷生態和接納他人的環境,因材施教,發揮學生的潛能。然而,獲得知識並不會自動調節一個人的行為。
    佛法能有效處理各種焦慮所產生的緊張局勢,讓眾生從無知和煩惱的束縛中解脫。佛法包含倫理、生理、心理、物理等學科,是全面的和健康的法門,讓眾生成就高尚而有意義的生命。
    佛法具有完整的戒定慧聞思修體系。佛教教育不只局限於知識本身,而是崇高和完整的生活指南,其目標是和平、和諧、充實、健康。因此,學佛並非僅僅是閱讀和研究,而是要運用和實踐。佛法是人生旅程的導引,直接關係到我們的日常生活。
    佛教教育強調全人發展,以有效的教學方法圓滿生活和生命。內化的道德、倫理和宗教價值觀提供了堅實的修行基礎,加固孩子健康的思維和生活方式。當孩子以宗教教義為自己內部創造良好的自我形象,便能加強信心,自力更生。對抗各種消極影響。
 
實踐全人教育的美滿家庭
    7月9日在板橋龍山寺文化廣場演講「實踐全人教育的美滿家庭」。博士以與學員互動的方式,讓聽講者傳達自我的概念。每一個人因業力而造就不同的心識,就像電腦被輸入不同的程式,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;觀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,就可以瞭解人性,不再以「我」為中心。
    我們要將對方視為伙伴的關係,「我們」擁有共同的命運、共同的困難、共同的財產等。伙伴關係的建立有四大要素:一、無條件的愛和尊重;二、信任和信心;三、瞭解、寬容和調適;四、分享和關懷。修行是為了放下困擾我們的問題,透過實際的禪修讓心更有覺知力、覺醒力,心才是最重要的。而「圓」的概念,就是互相尊重,讓事情圓滿、圓融,如此才能有快樂的家庭。每一個人的社會化從家庭開始,藉由家庭的倫理、道德、仁慈和關懷,與聞、思、修相結合,啟發自我內在的力量和智慧,誘發正面的業力,導向慈悲。
 
自我成長
    7月10日上下午在諾那華藏精舍埔里分舍開示「自我成長」。由於現代資訊發達,錯誤的訊息充斥媒體,導致社會道德與行為的偏差。父母應該引導孩子、教育孩子,將佛法真諦實踐在生活當中,指引孩子走上正確的方向。身為佛弟子應該帶小孩來學習佛法,為孩子開設佛法的課程,給予孩子快樂而有意義的生活。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上師、最偉大的導師是釋迦牟尼佛,歷史證明,無論是印度或中國,佛教所到之處,都寫下人類文化史上最光明、最燦爛的一頁。我們有責任將此至高無上的真理,推廣到全世界。
    我們應該往內心看,從心尋找真理,從內心做起才是成功之道,為自己的生命、生活負責任。我們一定要相信業力論,相信自作自受,相信真理,相信無常,相信了就會自我負責,所以成功的要素有:信心、不盲從(不迷信)、相信佛所說和智慧的信仰。
    如何自我成長?從持守五戒做起,不令眾生起煩惱。接著遵循的真理是八正道,利益自他。實踐真理的人生才有價值。
    什麼是快樂之道?就是「心」的滿足,不是物質的滿足。內心滿足於當下所擁有的一切,就是快樂。成功幸福的要素包括一、願力:心要發願,住於目標。二、正精進:用正面的能量去完成鎖定的目標。三、決心:要有不可動搖的決心,堅定不移。尋求解脫之道,才能得到永恆的快樂。
    真正的解脫要靠自己。我們可以每天祈請並觀想佛陀加持自己,激發實現的動力來發揮潛能;我們也可以每天對著佛像祈願,天天建立信心,邁向成功的目標。
 
孝道在哪裡
    7月11日下午在諾那華藏精舍高雄分舍開講「孝道在哪裡」。博士懇切呼籲大家一起推崇孝道,他以央掘摩羅改邪歸正的故事並配合活潑的歌唱,讓聽眾在短短的時間裡,對孝道做了深刻的省思。
    隨著科技文明與日俱進,世界各國均致力於發展經濟,忽視社會文化的基礎建設,擔負百年樹人大計的教育體系也因此迷失方向。
 現代社會工商業發達,功利主義盛行,大家盲目追逐物欲,以致倫理道德淪喪、社會風氣敗壞,衍生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。中國崇尚儒家思想,提倡仁義之道,曾是最重視孝德的民族,同樣經不起西方文明的衝擊,現在中國人的孝道也日漸衰微,真是令人感嘆!
    如何改善這種病態?根本之道是推廣佛法及孝道。6歲以前孩子大腦發育很快,是教育的奠基時期。懷孕期間的胎教尤其重要。媽媽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,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,在出生後的5年裡,父母及家庭教育深深影響孩子一生的人格思想。
   教育的重點就是身教重於言教,以身作則,孝敬自己的父母讓兒女耳濡目染,就是最佳的教育法則。博士以一則小故事與大家分享──
    有個兒子見父母老邁無用,就做個竹籃準備把父母送到山上老死,他的孩子見了之後告訴父親說:「當你把他們送走後,記得把籃子帶回來留給我,等你老了,我也用這個籃子把你送走。」孩子一語驚醒了他,羞愧自己的想法是多麼愚蠢啊!幡然徹悟,應好好孝養自己的父母。
    偉大的佛陀曾說過:照顧父母能成就很大的福報。何以故?在六道中淪為畜生者苦,餓鬼、地獄更苦,而我們卻有幸能生為人身,又能聽聞難聞的佛法更是可貴。這一切都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,尤其母親懷胎生產。過去醫藥不發達,母親更是以她寶貴的生命來換取我們的人身。佛陀成道後非常感恩母親,親自上忉利天為母說法,並說了一部《父母恩重難報經》,勉勵眾生奉行孝道、知恩報恩。
    古訓云:「百善孝為先,孝為德之本。」可知品行與道德的培植以孝道為基礎,若要消弭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,務必重視品德教育,教導孩童切實奉行孝順之道,知恩、感恩、報恩,循循善誘串習優質的品行。好德之邦,何有不安之鄉?衷心盼望大家推廣孝道,世界才能趨於和平,享無上之安樂。
    孝道不是單靠政府立法就可以推行,因為孝道出於內心天性的自然流露,需要各宗教團體攜手合作,以期建立人間樂土的清淨世界!
 
落實佛教生活
    7月13日晚上在台南大覺同心會開講「落實佛教生活」。當諾那華藏精舍台南分舍舍長告知師兄們這次活動時,有記者身份的陳師兄馬上建議與大覺同心會合辦,因為他們的主持師父正要請講師去講佛學,陳師兄覺得把機會讓給大覺同心會,令它成長也是功德一件。
    大覺同心會是一個更生人團契,主持人湛空法師,年輕時是個打架、酗酒、賭博、無惡不做的角頭老大,因為很多因緣改過向善,學佛並發願感化其他誤入歧途的人,所以成立大覺同心會,現身說法,輔導浪子回頭,積極對社會回饋奉獻。
    當晚7:30準時開始,在小朋友陳薇獻花後,鳩摩羅師利博士開始演講。他說,我們必須把佛法落實於生活中,才是真正的佛弟子。宗教並不只是在道場,而是在每一個人的心中,從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,發揮慈悲喜捨的精神。
    佛教經論都在教導我們行菩薩道,積極投入社會,身體力行。能付出的人生最快樂,也最踏實。博士讚歎湛空法師,知錯能改,努力向善,推己及人。我們都因不完美才會出生為人,所以不應指責犯錯的人,要讓他們有機會重生。
    如果能夠依著佛陀的三法印去實踐,觀察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,去除貪瞋癡妒慢煩惱之火,則生老病死的苦果自息,就是涅槃寂靜的清涼境界了。為了我們個人及大眾的利益,必須實踐再實踐。
    對一切人事物都要心懷感恩,尤其是父母。所以睡覺前要對著父母唱二首歌,一首是感恩母親不畏生產的危險把我們生下來,另一首是感恩父親辛苦教養我們。在感性的詩歌吟唱後,博士結束了演講,接著湛空法師父又談了他的願望,希望博士和鄭老師能常去道場作演講,讓大覺同心會能成長,有更多人護持。
 
德行教育:以佛法對治社會犯罪
    7月14日下午在新竹國立新竹高級中學演講「德行教育:以佛法對治社會犯罪」。
社會病了!犯罪增加了!我們不能只看病徵而忽略預防勝於治療。一般人只是在枝末上尋找解決之道,社會發生了問題,就怪外在環境,很少自我反省,找出問題的根本。
佛教重視因果教育,有果必有因,如果不種惡業因,就不會有惡業果,因此每個人要好好自我管理,不但千萬不傷害眾生,而且要做廣利眾生之事。
苦集滅道四聖諦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不二法門。反毒品吸食要從心的了解開始,人遇上失敗、挫折或內心空虛、散亂、無人生目標時,往往不肯承當責任,為逃避問題,就藉毒品麻醉自己,甚至打殺搶劫,逞一時之快,然後受無窮的罪苦,形成社會不安,家庭不和樂。
    如果重視胎教及嬰幼兒的教育,為新生命的身心靈做最好的照顧,就可以預防孩子不變壞,培養健全的人格。男女結婚要重視自己的心性言行、養育兒女的正確觀念和技巧。懷孕前後要有充分準備,以感恩歡喜的心迎接兒女的到來。受胎後母親依佛法做好胎教,以禪修保持心境清淨平和,保持正念覺知,培養心的能量,常到寺廟禮佛、觀佛、祈禱、誦經,吟誦梵唄,紓解情緒,敬信三寶。如果為胎兒心靈輸入正確程式(播善種子),出生後就不易被污染。為兒女取個好名字,每次叫孩子的名字,就等於在祝福。父母家人要做好的模範讓孩子學習,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上師。孩子是獨特的,父母要多用正向或肯定的言語和孩子溝通,不要只注意孩子的缺失,少批判,少指責,耐心陪伴其成長,同時兼顧認知、感性、意樂動機的發展。
 
教小朋友學英語
    7月15日早上接受本刊專訪,訪談內容將陸續在本刊發表。
    下午與雙語班的小朋友互動。博士是優秀的佛法教育家,他認為佛法要從「胎教」做起,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,學習佛法都是重要的。由於博士演講精彩,所以也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,博士散發出來的愛心,很自然的讓小朋友搶著與博士互動。博士也將佛法帶進互動中,例如:有沒有和父母擁抱,有沒有幫忙做家事等,讓小朋友回答,並與同學分享。博士教小朋友眼睛閉起來,靜坐五分鐘,不說話,心理想著做好的事情,不做壞的事情。每天畫下做過多少好事情。
    博士生長在佛教家庭,從小就聽過各國的故事。他說了一個大象的故事給小朋友聽,博士說故事時,充滿戲劇效果,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豐富,很能吸引小朋友專注。故事蘊含慈悲與孝道,菩提種子就此撒在小朋友的八識田中。
    博士教小朋友們唱桃樂絲黛的事事難預料Que sera, sera (whatever will be, will be),不要擔心未來,做好自己就對了。博士用反問法,請小朋友們教博士唱歌,而且要唱給父母聽,表演給父母看。鼓勵和讚美小朋友,給予越多,收穫也越大。
 
反觀佛教文明與文化
    7月16日下午在中華維鬘學會開講「反觀佛教文明與文化」。
    博士在每場演講前都會用巴利文sukhi hotu向聽眾問安,佛陀就是用這兩個字祝福大眾,它的意義是:願一切眾生吉祥如意、平安快樂、健康幸福。當我們合掌時,就像蓮花一樣,表徵純潔與美麗,問安時很自然的會面帶微笑。這就是佛法,法的味道,吸引著眾生,並能堅強我們的心智,將祥和的氛圍散播到周遭。我們應該找回高尚清淨的心靈,恢復佛教優良的傳統文化。這是每一個人的責任,從自己的家庭做起,運用機會把內涵豐富的佛陀教法,實踐在工作和生活當中。我們要有信心,因為釋迦牟尼佛為了尋找解脫生老病死苦的法門,出家修行,由於堅定不移的信心,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是真正的實修實證,是親身的經歷,佛陀能辦得到,我們也能辦得到。佛陀非常慈悲的對待眾生、度化眾生,而且歷代佛弟子也將此離苦得樂的正法傳承不斷。我們應以佛弟子為榮,努力學習佛法,傳播佛法,利益眾生,讓世界變得更好。
    博士一再強調「胎教」的重要。母親的正念直接傳給胎兒,將佛法直接注入胎兒,排掉心中的毒,除了慈悲對待人類,對其他道的眾生也要慈悲。
    佛法教育可以改變眾生的習氣和無明。人是由身和心組合而成的,二者互相影響,但「心」是身之主。身語意的前導是心,所以訓練心最為重要。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淨化自己的心,開發自己的心,排除無明,轉化為智慧與慈悲。
    訓練和調伏「心」,要靠自己的力量。佛陀是至高無上、最偉大的人天導師,對每一位眾生以契機、契理的方式度化,而生命是以「心」為核心,心才是最重要的,用我們的理性和感性來瞭解佛法,開發健康的身心,成就世間最美好的事物。
   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最殊勝的教育方式,分成三個層次:第一、知識。學習基本的教育外,並要蒐集最新的資訊。第二、創意。創造出自己的作品和潛能,激發創意是文明進步的基礎。第三、內化。學習知識和創意啟發都要將其內化成智慧。
    釋迦牟尼佛最偉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和平,這殊勝的和平觀念,要從內心做起。當我們內心清安、清淨了,自然影響到周遭的人事物,就能與環境和平共處。保持內心的和平,不傷害其他眾生,降服自己的無明與煩惱,才能產生真正的智慧和慈悲。
 
編輯室後記
    這次巡迴演講能夠圓滿成功,非常感謝各主辦單位的協助與各位大德的參與。這篇紀要由諾那華藏精舍各分舍舍長協助完成;感謝本會理事長陳聲漢全程聽講及支持;感謝副理事長鄭振煌教授於百忙之中做全程精闢的翻譯,有幾場演講還是南北趕場奔波,從不言累,為佛法捨身忘軀,是大眾的表率;感謝各位司儀和所有志工的協助、與會貴賓的蒞臨;更要感謝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蓮華犧牲睡眠,連夜製作power-point,設計精彩;還有其他無數的發心菩薩,出錢出力,讓講座發光發熱,圓滿吉祥。謝謝參與的各位大德,願各位皆能福慧圓滿,成就菩提,阿彌陀佛!